关于宿州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262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牛慧琴委员: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议”,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委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决策部署,有关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应急指挥体系持续健全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我市已建立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管理体制,成立由市人民政府牵头的多部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二是巩固部门间合作。“三公(工)”协作机制作用持续发挥,针对布病、人感染动物源性流感、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农业畜牧、市场监管部门相互协作。三是联调视频会商系统。市级及各县(区)疾控机构视频会商系统和VPN设备已招标完成,已实现市与省、县(区)与市成功联调,有效确保指令畅通、响应迅速。
二、预案方案体系不断完善
在《宿州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基础上,组织修订了《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2023年版)》,拟定并不断修订全市《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预案》等多个预案或方案。近年来又陆续制定下发了猴痘、发热伴、人感染动物源性流感等3项应急预案。为提升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组织开展了多种不同主题的培训、演练、拉练活动。
三、监测预警能力显著提升
一是科学设置哨点。基于国家致病菌识别网的细菌性传染病实验室和持续开展的新冠病毒感染、霍乱、手足口病、布鲁氏菌病、流感、不明原因肺炎、病毒性腹泻等多种传染病监测防控项目配置多家哨点医院。二是不断强化风险评估。每日开展法定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信息等审核、记录,定期进行疫情月分析、突发事件公共卫生日常风险评估及专题风险评估。三是积极部署前置软件。按照与省统筹平台接入要求,及时制定实施方案,在2024年已完成15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部署前置软件的基础上,2025年继续统筹推动其他医院尽早完成。四是持续拓展检验项目。2024年理化实验室顺利进行生活饮用水中乙草胺、高氯酸盐、2-甲基异莰醇及土臭素4个指标检测方法的建立,微生物实验室积极协调各哨点医院,进一步提升检测硬实力。
四、应急处置与救治能力稳步增强
一是卫生应急队伍不断建设。2021年以来,每年选派人员参加省级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目前基本实现市级及各县区全覆盖。2024年我市市级传染病应急处置队组建完成,。始终坚持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确保传染病疫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响应。二是“以学促练”能力不断提升。在全市疾控系统广泛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练兵、大落实”活动,目前我市在全省地方病、寄生虫病、预防接种等技能竞赛中已获得多项荣誉,进一步提振锐意进取、担当有为的精气神。三是市级医院传染病救治能力不断加强。依托市立医院加快建设高水平传染病独立院区,作为全市重大传染病救治中心,承担本市辖区内的传染病集中救治。同时加强重症、呼吸、麻醉、感染等重大疫情救治相关学科建设,提升综合救治能力和多学科联合诊治水平。四是城乡急救网络不断完善。目前全市共设急救站72个,其中城区19个,乡镇急救站已建53个;配置院前急救车辆157辆(其中负压车56辆)。
五、应急保障体系逐步夯实
一是强化公共设施平急两用改造。坚持底线思维,坚持平急结合、应急优先,妥善处置新冠发生后紧急建设和配置的方舱医院,目前已将方舱医院全部转为常规功能。二是强化卫生物资储备。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原则,协同多部门、统筹各医疗卫生单位组好卫生应急物资储备。近期,市发改委等5部门联合印发《宿州市市级重点医疗物资储备管理办法(暂行)》。三是强化医疗救援队伍储备。制定下发《关于建立宿州市背囊化医疗应急小分队的通知》,市级依托市立医院、皖北总院、各县(区)依托县人民医院等三级医疗机构已组建7支140人小分队。
在以上各项工作开展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对照新形势新要求,我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仍存在差距。
下一步,我委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持续发力,重点推进加强体系韧性与平战结合、提升监测预警灵敏度与精准度、填平补齐核心能力短板、优化应急物资储备与管理、深化信息共享与协同联动及巩固社会参与和基层基础。相信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的有力指导下,我市“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联动的应急指挥网络将形成衔接有序、梯次支撑的保障合力,有效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大局。
办复类别:B类
联系单位:宿州市卫生健康委疾控科
联系电话:0557-3026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