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00318727X/202507-00031 信息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发布机构: 宿州市卫生健康委
成文日期: 2025-07-14 发布日期: 2025-07-14 18:49
文  号: 性: 有效
生效时间: 废止时间: 暂无
名  称: 关于宿州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40号提案的答复
政策咨询机关: 暂无 政策咨询电话: 暂无

关于宿州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40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宿州市卫生健康委 浏览量: 发表时间:2025-07-14 18:49

农工党委员

你提出的实施基础医疗资源扩容下沉 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提案,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以基层为重点的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制定出台《宿州市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宿政秘〔202434号)等一系列促进基层医疗卫生能力提升的务实举措,持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目标,基层诊疗量长期保持在70%左右,平均每人年度在乡镇卫生院就诊3次左右、住院0.05次左右,均超国家水平(国家三个指标分别为52%2.60.03左右)2024年,基层诊疗量占比达71.03%,基本医疗得到保障。

(一)深化紧密型医共体建设

1.着力推进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一是与医保、财政建立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联席会议机制,印发《关于做好<安徽省医疗保障局 安徽省财政厅 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跨省异地就医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成立以市卫健委、市医保局牵头的宿州市跨省就医管理服务专班,定期召开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医改问题。二是为进一步加强党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领导和统筹,推动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我委指导萧县、砀山县、泗县、灵璧县、埇桥区先后成立县委卫健工委,建设覆盖率100%

2.持续提升医共体牵头单位能力。一是加强短板科室建设。加强了医共体牵头医院儿科、肿瘤科等我市县域短板科室建设,引进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人才,提高了疑难重症的诊治水平。二是外接天线。以长三角一体化为契机,各医共体牵头单位积极与长三角优质医疗资源对接,目前,各医共体牵头单位均与多家优质医疗资源签订医联体、合作共建等合作协议。三是推进五大中心建设。为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降低危急重症患者死亡率,各县区推进急诊五大中心建设。其中,泗县人民医院荣获2024年度卒中考核优秀单位称号。

3.优化整合优质医疗资源。实现了县域医疗机构间的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确保了医共体资源的高效配置和人员的合理流动,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整体效益进一步提高。一是推进中心药房建设。依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药房建立医共体中心药房,出台中心药房建设方案,完善了医共体中心药房建设的相关工作机制。二是动态调整医共体编制。2024年萧县统筹医共体内乡镇卫生院的编制使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乡镇卫生院整体服务水平和医疗质量,在编制总数不变的情况下,动态调整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的编制数54个。三是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大力实施人员、技术、服务、管理四个下沉和药品保障、补偿政策、双向转诊、医防融合的上下贯通。制定牵头医院对口帮扶乡镇卫生院实施方案和对跨省就医比例较高乡镇的一院一策方案,明确帮扶目标,2024年,全市各医共体牵头医院共遴选378名骨干医生到基层医疗机构帮扶,累计开展带教查房6115次、手术1348例,诊疗43794人次,组织大型义诊265场,接收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人员进修422人次,培训基层医务人员527人次。

4.深入推进分级诊疗。明确了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完善了双向转诊机制,加强医共体信息互联互通,推进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模式,设立转诊服务中心,通过转诊服务中心和窗口开展引导服务、医保政策宣传,介绍我市本地知名专家、名医工作室、在宿坐诊外埠专家及外请专家来宿开展诊疗服务等情况,其中,泗县2024年向上转诊2233人,向下转诊813人,双向转诊同比增加23.6%。患者就医秩序得到改善,双向转诊进一步规范,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

5.扎实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了统一的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基于统一数据标准的数据底座,统一对四县一区的120家基层医疗机构实现统一版本,统一使用,统一质控,落实基层医疗机构的同质化管理,针对诊疗行为和公共卫生管理,统一工作考核标准,完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诊疗规范的同时,保障医疗服务质量;针对各二三级医疗机构,统一数据采集标准,和数据共享服务,目前已实现各二级及以上级医疗机构诊疗数据的共享和检查检验数据的互通和互认共计17家,累计互认量500余人次,累计检查检验调阅量264万人次,累计健康档案调阅服务84万人次。

(二)启动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深化医防融合工作

1.强化机制建设。印发《宿州市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省级示范建设实施方案》,网格化建设布局2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其中宿州市立医院医疗集团牵头覆盖6家社区服务中心,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集团牵头覆盖5家,实现城区全覆盖。医疗集团出台《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管理章程》《财务共享中心建设方案》等核心制度,明确牵头医院与成员单位权责分工。牵头医院选派业务骨干担任成员单位负责人或分管业务负责人,完善内部交流人员管理办法,通过集团一体化精细化管理,成员单位管理效率提升30%以上。细化医疗集团双向转诊流程,畅通上下转诊,分级诊疗格局进一步完善。2022-2024年医疗集团住院上转诊依次为2904人次、5036人次、5591人次,住院下转诊依次为1415人次、1571人次、1139人次,住院下转诊占牵头医院比例依次为1.90%1.95%2.05%

2.推动资源下沉。一是强化驻点帮扶。根据成员单位需求清单,牵头医院累计派驻100余名专家下沉基层,通过临床带教、教学查房、推广中西医适宜技术等,补齐成员单位甲乳外科、内分泌科等专科短板二是推进医疗资源共享。医疗集团统筹建设医学检验、影像、心电诊断、病理、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中心,推行基层心电影像实时上传专家在线诊断模式诊断准确率提升至98%,时间缩短80%2024牵头医院开展远程CTCR诊断56312021年至今远程心电累计诊疗385897例。三是建设中心药房市第一人民医院统筹成员单位诊疗需求、收治病种和基本药物比例要求,遴选药品目录,建设医疗集团中心药房市立医院利用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点,开展医疗集团智慧中药房建设,现进入招投标阶段。四是强化医疗管理服务协同依托挂靠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牵头医院在医疗集团开展“三合理”等专项行动,常态化应用智医助理辅助诊断系统,开展智能处方审核,提升药品规范应用信息化水平。统一开展三基”“三严考核,2021年以来共有200名基层医务人员来牵头医院免费进修。五是成立社区名医工作室。两家医疗集团共建立14个社区名医工作室,社区覆盖率127.3%完成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建立1名医工作室的省定目标2024年,名医专家全年累计下沉4632个工作日,门诊12379人次。

3.深化医防协同。牵头医院将专科医生作为技术支撑力量纳入参加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充实“1+1+N”家庭医生团队围绕三人”(老年人、孕产妇、儿童)“四病(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严重精神障碍),在网格内推行“精准签约、有效履约”。市立医院医疗集团在东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八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设立卒中、胸筛查点,每年为超过4000开展脑卒中、胸免费筛查及卒中康复期患者医疗服务跟踪指导。市第一人民医院免费参与成员单位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6万余人次,完成心脏筛查及眼科筛查 700 余人次。组织公共卫生机构专家参与医疗集团医防融合工作,研究制定《宿州市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清单评估表》,重点传染病防控、预防接种服务等相关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为加强慢性病防控工作,推进医疗卫生机构双向沟通促进,在组织举办死因监测、肿瘤随访登记班等常态化工作基础上,联系项目点组织实施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等项目工作,组织医疗集团工作人员参加全省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培训。

4.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扩建乡镇卫生院20余家,新设主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站2家。推进三八卫生院新区建设,目前主体工程建设已完成,待交付使用和装修。全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配置CT72台,占比62.06%,接近发达国家配置水平,另有3家乡镇卫生院配置核磁共振

(三)强化基层人才队伍建设

1.完善政策制度。为进一步加强村医队伍建设,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医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宿政办秘〔20223号)。各县区按照省市要求,均制定出台实施方案和村医岗位设置方案,进一步完善村医队伍建设政策制度,明确村医职责,强化村医管理,改善村医结构,提升村医能力。

2.合理配置村医。目前,全市村卫生室1240个,设置村卫生室人员岗位4196个,现有村卫生室人员5095人,其中村医4142人,执业(助理)医师2200人,乡村医生1942人,另有护士、药师(士)等953人。平均每个村卫生室3.34名合格村医,村医中执业(助理)占比53.11%,每个村卫生室至少1名合格村医,不存在空白点问题。

3.扩大队伍来源。一是启动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第一批37人通过考试考察体检等程序纳入乡镇卫生院编制管理,第二批24人通过考试考察体检等程序,正在履行入编手序。二是扩大乡村医生定向委托培养规模,2024年录取并签订协议66人,相比2023年增加7人。三是扩大农村订单定向培养规模,2024年录取并签订协议93人,相比2023增加19人。

4.强化培训培养。实施基层医疗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每年遴选200余名全科医生、骨干医生、乡村医生开展为期不低于3个月的线下培训,其中全科医生线下培训1年。

(四)持续巩固基层网底建设

1.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按照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标准,加强住院病房、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设备、床位、人员等配备和临床、公共卫生、医技等科室设置,提高管理水平。目前,5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基本标准,45家达到推荐标准,提前完成2025年东部地区推荐标准目标任务。

2.开展乡镇卫生院二级综合医院创建。累计34家单位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水平,通过创建,完善科室设置,配置大型医疗设备,提升人员服务能力,规范诊疗服务行为。

3.开展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按照省卫生健康委要求,连续三年印发《宿州市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细化实施步骤,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序时进度和短板弱项,建立月报送、月通报工作机制,推进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所有村医卫生室达到标准。

4.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色科室建设。印发《关于开展基层医疗机构特色科室建设工作的通知》(宿卫〔20249号),按照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原则,在基层开展特色科室建设,提升基层服务能力。20256月,首批2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0个特色科室经县级初评、市级复核后命名。

5.统筹布局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制定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方案,遴选8家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水平的乡镇卫生院,加强特色科室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年度平均诊疗14.64万人次,年度平均住院5520人次,年度住院病人手术平均529人次。利用国家2024年中部地区乡镇卫生院能力提升项目资金(200万元),支持砀山县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购置CT等仪器设备。

(四)扎实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提升行动

1.完善制度机制。印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质量提升行动方案》(宿卫〔202424号),成立市级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项目指导单位工作任务,建立完善划片包保、通报约谈、绩效考核、后进单位重点帮扶、数据定期交流比对,死亡人员摸排、定期抽查核实、乡级月例会汇报、定期考试等9项制度机制,狠抓服务质量提升。

2.规范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落实划片包保、绩效考核、定期抽查核实等制度,督促县区、基层规范实施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健康体检、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24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6.14%高血压患者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69.70%2型糖尿病患者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68.96%65岁及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66.06%,肺结核患者管理率99.69%,相关指标达到要求。

二、下步工作打算

1.推进医共体建设提质升级落实10部门《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提质升级的实施意见》和配套《相关工作专栏》,聚焦五提升六强化目标任务,清单式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健全县域医共体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并实行年度评估、分类管理、动态调整。

2.规范管理运营医共体规范医共体内部管理,加强医共体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协作,建立健全利益分配机制和工作衔接机制,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引导和制约,规范医疗行为,合理控费,减轻患者负担。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完善预约诊疗制度,优化诊疗流程,推动医疗行为更加规范、医疗质量进一步提升。

3.实体化运行会诊转诊中心一是学习借鉴芜湖、濉溪等地经验,完善我市建设方案。二是推进市级会诊转诊管理中心建设以市为单位统一设置、统筹管理,配备专职人员,引导患者理性就医、分级诊疗,引导医疗机构资源下沉、协同服务,构建医疗引导、医保调控、专家支撑、智慧赋能的有序就医格局

4.持续推进医疗集团建设。一是以名医工作室建设为牵引,完善常态化人员、技术、管理、服务4下沉机制,持续推动三甲医院普通门诊转移至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二是以资源互认共享为突破,加快中心药房、检验、影像、心电、病理、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中心建设运行,推进药品耗材统一集中采购,实现集团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三是以会诊转诊管理中心为纽带,牵头医院及成员单位设立会诊转诊服务中心,完善集团内部和集团之间转诊机制,引导患者理性就医、分级诊疗,引导医疗机构资源下沉、协同服务。

5.发挥试点示范引领作用指导泗县人民医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作为省级示范建设,聚焦管理一体、资源整合、服务协同、利益共享核心要求,在实现五提升六强化目标任务上打造样板。

6.持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科室建设通过特色科室建设,培养和扶持一批适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的特色服务项目,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功能,优化与县级医院、周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互补、错位发展体系,力争每年15%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建成1个市级特色科室。

 

办复类别:A

联系单位:宿州市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

联系电话:0557-3058092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