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卫生健康委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省卫生健康委有力指导下,市卫生健康委以实施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提升年、行政管理效能提升年“双提升”活动为主线,咬定目标、主动作为,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取得新发展。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在全省率先出台《宿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平稳有序完成疾控体系改革,与杭州市疾控中心建立结对合作关系。细化实化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责任清单,组建6支基层卫生应急小分队,传染病监测预警前置软件集成部署率100%,选派18名专职疾控监督员入驻医院。
(二)持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2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加强运行管理。与浙大一附院共建市第四人民医院,与长三角知名医院开展医联体等合作25项,新建医疗专家工作室23个。宿州市立医院神经内科列为2024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全市每个县区至少有1所三级医院。创新开展基层医疗机构特色科室建设,新增7家基层单位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7家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水平。落实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纳入编制37人、委托培养72人。
(三)推深做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协同医保部门动态调整DIP综合系数、启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省级试点,5个县(区)委全部成立卫生健康工委。制定《宿州市缓解跨省异地就医问题若干举措》并成立工作专班,跨省异地就医率逐年下降。推深做实泗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市立医院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省级示范项目,加强对医联体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监测评价和绩效考核。
(四)优化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开展安宁疗护国家试点,入选长三角地区安宁疗护服务优秀案例4个,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老年医学科规范化设置率100%。高效推进妇幼民生实事项目,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实施出生缺陷防治能力提升、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成功救治危重孕产妇140余例。加强精神疾病医疗救治服务与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综合评分全省靠前。
(五)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市中医医院新区建成并投入使用,揭牌“杭州市中医院技术指导医院”。开展30余场中医药夜市文化活动,12个项目获2024年度省中医药传承创新、省中医药学会科研项目立项,新建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全省名中医工作室各1个。
(六)加快完善生育支持体系。出台《宿州市育儿补贴实施方案》,落实优化生育支持措施,自2017年以来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回升。大力发展普惠托育,全市新增托位2833个,千人口托位数达到3.31个,托位利用率达53.1%,普惠托位占比88.3%。依法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优惠政策,兑现各类资金1.2亿元,惠及40.2万人次。
(七)强化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保障。印发《宿州市卫生健康人才引育工作实施细则》,明确财政对专科建设、“名医工作室”、外请专家资金补助标准,梳理宿州籍在外知名专家105人,开展“医疗贤达宿州行”活动,每周发布“名医有约”信息。制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规定、评估考核管理方案,开展质控培训31场,在省级技能竞赛中获奖14人次。建成宿州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公立医院全部完成检查检验互联互通数据上传。出台《宿州市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规划》,举办全市生物医药专场企业家沙龙座谈会、珠三角地区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恳谈会。
(八)加强党的领导和行风作风建设。全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实现书记和院长分设,7所设党委的公立医院均配备专职纪委书记。深入开展“六亮”行动,设立“党员示范岗”240个,创建特色党建品牌14个。组织公立医院携手民营医院结成“红色党建联盟”,每季度进行“四联”活动。开展“深入一线听民意、聚焦诉求解难题”活动,推进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专项整治,制定制度规范25项。
二、2025年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开展健康宿州行动。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大力推进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健康县区建设成果,加快健康城市和健康细胞建设,宣传好落实好《宿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推进医防融合及医育、医养结合,加强健康知识科普宣传和早筛早诊早治,提升妇女儿童健康服务水平,把国家安宁疗护试点做出特色。
(二)深化拓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促进“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推进县区卫健工委实体化运作,在市卫生健康和人口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医改工作组。积极推进日间手术、中医适宜技术按病种付费、精神类疾病按床日付费试点,以及公立医院编制、医疗服务价格、薪酬等动态调整。细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提质升级举措,提高医保基金县域使用效能,做实泗县基层卫生健康综合实验区。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引导人员和服务下沉。
(三)打造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2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细化杭宿结对帮扶举措,推进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宿州分院建成运营。落实“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行动,依托省级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搭建市儿科专科联盟,逐步实现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儿科服务比例达到90%以上;加强市、县公立精神卫生机构建设,力争新增精神床位500张以上。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县级和城乡基层下沉,落实县级医院功能定位,积极开展巡回医疗和帮扶城乡基层工作。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力争2025年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功能标准,15%的单位至少建设一个特色科室,8家县域医疗次中心全部达到标准。
(四)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坚持问题导向,推进卫生健康“两重”“两新”工作,主动谋划“十五五”重大项目。系统梳理市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一院一策”找准主攻方向和发力重点。加快推进三甲医院创建、市妇幼保健院搬迁运营、市疾控中心新建,积极争取县域医共体、卫生应急、基层机构等硬件、软件项目。推进生命健康产业提量提质提效,重点发展市经开区现代医药、砀山县医疗器械两大主导产业,加快设立产业基金。
(五)推动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纵深推进疾控体系改革,强化市县疾控机构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行政执法两大核心职能。全力推进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前置软件安装部署应用,探索在多类场所设立监测哨点,落实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试点与传染病防控责任清单,提升基层卫生应急水平。科学分配实验室资源,优化承担A类检测项目职能实验室的设备。
(六)提高人口发展保障水平。加强部门协调和政策统筹,开展优化生育综合政策宣传解读,督促县区规范兑现育儿补贴,落实“一揽子”生育支持措施。加大普惠托育供给,发展多种模式的托育服务,积极推进托幼一体化,联合教育部门幼儿园托班普惠托育认定,督促灵璧县公办独立托育机构建设,实现县区全覆盖。及时兑现计生奖特扶对象各类补贴政策,提高计生家庭健康水平和发展能力。
(七)增强中医药服务能力。推进市中医院省级中医“治未病”中心、区域中医康复中心及中医优势(特色)专科建设,指导萧县、砀山、埇桥区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县,加强“两专科一中心”、智慧中药房建设,深化基层中医馆、中医阁内涵建设,做好2025年中医定向师承培养、传统医学确有专长、西学中培训等工作。
(八)加强行业党的建设。以党建引领人才引育,继续开展医疗贤达宿州行、名医有约、招才引智高校行等活动,新建28个专家工作室。巩固深化公立医院党建工作成效,做好民营医院及行业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加大党建品牌培育力度,加强行业党风廉政建设、行风建设和文化建设。
(九)维护卫生健康系统良好秩序。健全完善综合监管机制,加强平安医院建设,防范安全生产、实验室生物安全、重大传染病等风险隐患。深入开展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监测,协调推动政府落实投入保障责任。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救助。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强化接诉即办和源头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