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安宁疗护服务优秀案例系列宣传(四)
安宁疗护之用爱守护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医疗技术的发展,病人生存期越来越长,同时也面临着愈来愈严重的身心痛苦。因此“安宁疗护”这一新词逐渐映入眼帘,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也不断得到更广泛的关注。
最初接触“安宁疗护”这一新词令我感到很陌生,也许是因为三四线城市的缘故吧,接触这一新颖的医疗领域较一线城市晚一些。2023年我们医院提出要创建安宁疗护科,肿瘤科李芹主任积极申请开设安宁疗护病房,争取到由肿瘤科共建安宁疗护科。安宁疗护科建立初期,我们科室人员先是培训学习,在培训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安宁疗护的重要性,对于如何在实践中运用安宁疗护的理念和技术也有了初步了解和领悟。为给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2024年初在医院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安宁疗护科由老楼顺利搬迁至新大楼12楼。
2024年5月我们科接诊了一位80岁高龄的老奶奶(在后续的记述中我会用王奶奶来称呼她),她是一个脑胶质瘤的患者,伴有言语不利和肢体偏瘫。发现颅内肿瘤5月余,肿瘤病灶不断进展,已经从直径4cm长到了7cm,肿瘤的压迫造成的脑功能损害也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把王奶奶送科室的是5个女儿中的老四和她的老伴。第一天入科时我把基本流程跟家属做了详细说明和沟通。当需要签署安宁疗护知情同意书时,里面的一些项目,比如呼吸机、心肺复苏、转重症医学科等,需要家属做出是否放弃的选择时,王奶奶的老伴坚决要求积极治疗,不放弃任何一项抢救,包括转重症医学科。我理解作为相伴一生的老伴对王奶奶的感情依恋和深深不舍。她的女儿满含眼泪,眼睛红红的对我说:“我很清楚母亲的病是不可治愈的了,我们各大医院也去过了,要是能手术切除或者有更好的办法,我们也不会放弃而选择安宁疗护了。我们5个姐妹已经共同商讨过了,就让母亲顺其自然的走完最后的生命历程,不再让老人家受罪折腾了。至于父亲那边的态度,我们会慢慢开导的”。就在她女儿签署放弃相关抢救项目时,我看到她的两行热泪滑落脸庞,我知道那是一种对至亲的爱和不舍,夹杂着无奈和自责。这时候我突然觉得任何的言语安慰都是苍白无力的,我拍拍她的背,握着她的手,递过一片纸巾,表示我对她的理解。她女儿哽咽着连连对我说谢谢,这一刻我感到了安宁疗护对终末期患者和家人是多么的重要,也感到了自身的责任和重担。
刚入科时,王奶奶神志是清楚的,由于被肿瘤压迫造成的肢体偏瘫,老人家每日只能短暂的坐一会儿。王奶奶看起来面目慈祥,虽不能正常的言语沟通,但总是微笑着面对我的每一次问诊,她可以用点头或摇头来简单的沟通互动。每周李主任带领我们医生团队一起查看病人,制定诊疗方案,关心患者的身心健康,疏导患者及家人不良情绪,护士长带领护理团队,精心进行每日的护理工作。我们医护人员也经常对患者情况进行沟通协作,以期给患者提供更好的人文关怀。入科后一周老人家呼吸还算平稳,每日可进食少量软食。这段期间总能看到她的5个女儿们轮流照顾着老人,给她按摩,擦浴身体,喂食温水,柔声细语的聊着私话,就像对待小孩子一样有爱有耐心。我猜想王奶奶一定是个特别有爱善良,对身边人宽容,懂得付出的人,才会教育出这么好的孩子们吧。我每次查房时也会跟老人家和她的女儿们聊一会儿,除了基本的职业问诊,也会聊一些家常。原来王奶奶年轻时通过自学当了乡村医生,在20世纪40年代自学成为乡村医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作为同行后辈,我此刻对王奶奶又多了一份敬佩。跟她女儿了解到王奶奶喜欢听戏,尤其是越剧,这和我的兴趣不约而同。我找来一些戏曲光盘每日给王奶奶听一会儿戏曲以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在科室不忙的时候我也会来王奶奶这里,跟着一起听一会儿戏,有时候王奶奶会冲我微笑,主动抓着我的手来表达她的回应。每当这时,她的女儿们也会客气的表达感谢,还会拿一大袋杏子给我吃,我万般推脱后接受了,我知道这不单单是杏子,而是我们医务工作者付出温暖的同时收获的温暖。我知道她的家人和患者一样承受着身心的折磨和煎熬,同样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照护。作为安宁疗护的医务工作者,我们会尽自己所能给患者提供医疗支持,也会给患者和她家人提供一份心理支持。
接下来的日子,王奶奶的脑瘤不断增大,病情每况愈下,从开始的神志清楚到后来的嗜睡,再到昏迷,期间老人还出现了肢体抽动和呕吐,心电监护显示生命体征不平稳,这是颅高压的表现,是病情加重的征兆,随时面临着生命的终结。在我跟她的家属沟通时,尽管她的女儿们已经做足了思想准备,仍然希望老人还能再多陪伴她们一段时间,在生命的拉扯中陷入了极度的悲恸。在安抚他们同时,我和值班医生积极联系相关科室会诊,给予降颅压,抗癫痫,控制血压止吐等处理后,生命体征逐渐平稳下来,我知道王奶奶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脑瘤仍然像定时炸弹一样,随时有引爆的风险。经过惊心动魄的抢救,王奶奶的老伴和女儿也逐渐接受了现实。抢救的第二日,我一早就跑来查房,老人的生命体征趋于平稳了,没有出现呕吐和抽搐。她的女儿们一夜未眠,还告诉我夜间老人家有短暂的睁眼,并抿了几口水,没有呛咳。王奶奶又神奇般的活了过来,虽然在嗜睡,但她的家人已经很欣慰了。我在查视老人家时,发现她的耳朵和人中皮肤有破溃渗血,我询问她女儿时,她们告诉我,昨天紧急情况下,她们给老人家按了穴位,希望她能好转过来,不经意间掐破了皮肤。我想老人家一定是感受到了家人的挽留,虽然痛在皮肤,却爱在心里,因此才要再多留一些时日吧。我给王奶奶处理伤口时,听着她女儿的讲述,内心一阵感叹,感叹生命的脆弱也有它坚强的一面。看着她的女儿们脸上逐渐露出的笑容,和对我们的感谢,我觉得我们医务工作者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在接下来的几日里,几个孙子孙女陆续来医院探望,有个孙女是刚参加完高考才来的,家里人之前一直瞒着她,这一刻她的眼睛是红红的,脸庞一直埋在老人家的臂膀里。这种来自真挚的亲情流露令我眼眶一阵阵发热。此后,王奶奶在经历了30多个日夜的病情跌宕起伏,最终也走向了生命的终点,走的很安详。我想王奶奶虽然走了,但她的爱会一直在她的子孙后代中留存下去,激励着每个活着的生命积极面对着生活。
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在这项工作中所传递的爱与关怀。每次与患者相处,我都能够感受到他们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助,这促使我更加用心陪伴和照顾他们。在安宁疗护的过程中,我见证了许多患者与他们的家人之间无言的情感交流。那种默契和理解,能够在沉默中传递着爱和温暖。每次亲眼目睹家人们为他们所做出的无私牺牲,我都深受触动,他们倾尽所有,只为让患者感受到关怀与慰藉。这种爱,是那么真挚和无私。而对于患者来说,安宁疗护提供了一种平稳和安详的环境。在患者的最后时光里,我们以尊重和理解对待每一个患者。我们尽力创造一个温馨和舒适的环境,让他们能够安详的面对生命的终点。每一位患者的微笑和感激,都让我深深体会到,我们的工作是如此有意义和重要。
当然,安宁疗护工作也常常面临困难和挑战,有时患者痛苦难耐,有时情绪低落,有时伴随着患者家人的恐惧悲伤忧虑,这些都要求我们不断提升自身素养,积极投入到安宁疗护工作中去,减轻他们的痛苦和负担。王奶奶是我们众多患者之一,后续还会有很多肿瘤终末期患者,需要安宁疗护提供一份帮助,一份温暖。我们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科室会不断完善。通过建立多学科合作机制,促进医疗、护理、心理等多方面的协同作用,形成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护理模式,为患者和家属带来更多的关怀和安宁。
来源:中煤矿建总医院